党性在我心中,创先争优交流材料之三--创先争优系列活动——舟曲城殇之我思
发布时间:2011-04-20 字体大小T|T
党性在我心中,创先争优交流材料之三
创先争优系列活动——舟曲城殇之我思
余小龙
去年,我国在经历了青海玉树地震和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后,又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无情的特大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突如其来,顷刻间,众多家园被毁,一些生命永逝,美丽的山城陷入伤痛之中。舟曲之殇,牵动全国。舟曲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立即对抢险救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温家宝总理和中央有关负责同志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英勇抗击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专业救援队伍也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争分夺秒,大规模组织抢险救援工作。舟曲抢险救灾所体现出来的快速反应、高效有序,充分显示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形成了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一整套科学有力的动员、组织机制和制度,拥有强大的应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舟曲抢险救灾的伟大壮举,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抢险救灾中,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领导、统一指挥、科学调度,有目标、有计划、有时间要求,积极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全国各地的人力、物力、财力迅速调集灾区。参加抢险救灾的大军按照中央的部署,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军民同心、军地合作,上下合力、各方协作,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展开生死大援救;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不屈不挠、奋起自救;全社会奉献爱心、积极捐款捐物;新闻宣传部门全力作好宣传报道,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所有这一切, 形成了抢险救灾的强大力量。自然灾害,古今中外都有,就是在今天,也还发生在世界不少地方,比如本次日本东北大地震引发的强海啸。但是,舟曲抢险救灾工作的展开和推进,安排之科学、秩序之井然、成效之显著,从一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党的坚强有力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灾情发生后,舟曲的基层党组织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战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参与抢险救灾的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组织群众抢救被困人员,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始终战斗在抢险救灾的最前沿。舟曲县组建了127 支“党员突击队”,全县2136 名党员臂戴“党员突击队”袖标,佩戴党徽和“我是党员”胸卡,亮出党员身份,真正做到了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堡垒。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顽强的意志带领群众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高度赞誉,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去年12月份,我和我院其他三名同学也去灾区现场做了调研,了解了一些当时灾区受灾的情况。舟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四大泥石流灾害频发地之一,其实据相关材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曾经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在持续大规模砍伐后,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舟曲特殊的地质状况已经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断定为泥石流易暴发区,国内外地质专家曾多次来这里考察,认定为世界第一大泄流坡。
现在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逐步恢复,灾后重建也已启动,确定重建方案为原址重建,灾区人民正在规划美好的未来。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这样那样的各种风险和困难。但是,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风险和挑战,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这就是舟曲抢险救灾的伟大壮举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人就必须学会在利用大自然的同时,保护好大自然。只有一边利用一边保护,才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和维持人类自身发展,与大自然实现双赢。舟曲之痛,痛彻心扉。但为了以后我们不再承受更大的痛苦,请所有的人,从今天开始,从舟曲开始,反思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该文作者为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党支部研究生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