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学术动态

青年研究员李欢团队揭示:黄河水兰州段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机会致病菌的季节分布以及传播途径

发布时间:2021-10-13   字体大小T|T

近日,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研究员李欢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TOP期刊Environment Pollution (IF=8.071)上发表了题为“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the Yellow River water and tap water, and their potential transmission from water to human”的研究论文。公共卫生学院青年研究员李欢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2019级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俞巧玲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她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承担着全国15%耕地面积、12%人口和流域内5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任务。而兰州是黄河上游唯一一个河水穿城而过的重型工业城市,同时黄河水是兰州近400多万居民目前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沿河和下游居民的身心健康以及流域下游的农业灌溉安全。因此,全面了解和分析黄河兰州段的水质状况,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居民身心健康的维护以及黄河下游水质安全的保证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全球很多河流湖泊以及饮用水系统中都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但对黄河流域的相关调查却较少。关于这些抗性基因如何从水环境中转移到人群肠道中的研究也是一篇空白,因此,该论文基于黄河兰州段对ARGs从饮用水水源到自来水再到人的传播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 黄河水和饮用水中ARGs的丰度与多样性有不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黄河水中的ARGs丰度与多样性最高,而饮用水最低。(2) 移动遗传元件(MGEs)是黄河和自来水ARGs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随机过程对ARGs群落构建的贡献更大,尤其是对黄河水。(3) 机会致病菌Aeromonas 和Pseudomonas 可能是ARGs的潜在宿主。(4) 饮用水处理系统虽然可以降低水源中的ARGs丰度,但是并不能完全去除它们,这些基因最终在人类肠道中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隐患。这些结果提示我们今后不仅要监测自来水中ARGs和病原体水平,加强改进水处理技术,还要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不受人为污染。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21018868

 

通讯作者简介:

李欢,1989年生,现任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研究所青年研究员。获得过中科院2016年“国家奖学金”,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目前在Water Res, J Hazard Mater, Environ Pollut, Chemosphere, Soil Biol Biochem, Microb Biotechnol, Sci Total Environ, FEMS Microbiol Ecol, Appl Microbiol Biot, Microb Ecol, Front Microbial等期刊共发表论文48篇,其中SCI论文45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5篇, 包括中科院一、二区SCI论文27篇,一作和通讯作者文章总的累积影响因子130分左右。

李欢研究员团队目前聚焦西部地区环境与健康重大科学问题,重点探索环境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兰州大学科研启动资金的资助下,已建立微生物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实验室,拥有大型微生物组分析平台以及分子微生物实验设备。

第一作者简介:

俞巧玲,兰州大学2019级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李欢老师的指导下主要研究土壤,水体环境中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与功能微生物的传播机制。目前已经发表SCI论文14篇,累计影响因子78分左右。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了5篇SCI,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4篇,中科院二区论文1篇。总的累积影响因子30分左右。